当前位置:首页  院长寄语集

君子仁人篇

发布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108


“君子”是儒家人格养成的目标,“仁”则是君子必备的基础性品质。孔子曾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指出了君子的性格风貌。孟子也指出: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2300年以前的孟子就觉得,他之前的君子和其同时代的君子就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的君子面对错误,能够立错立改,从不加以隐晦;而与孟子同时代的君子则对自己的错误将错就错,甚而还要编造一番大道理来极力掩饰。孟子反对这样做派的假君子或伪君子,他认为,真君子除了具有孔子如上所描述的风貌特征之外,还应具有“大人”“大丈夫”的品格。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不失去纯真童心的人,就是大人;面对富贵、贫贱、威武而不迁其志且能善养浩然正气的人,就是大丈夫;做事能够把握分寸、恰到好处且能秉持道义的人,就是大人,也就是大丈夫。大人、大丈夫也就是君子的应有品质。作为君子的必要性基础性品质的“仁”,则是孔子孟子都着重强调的。

孔子把“仁”作为对人性或人的本质的一种规范,“仁”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其主要实现方式是“推己及人”。仁者不忧、仁者无敌、仁爱无疆。“人”应该嵌入“仁”,才是真“人”,“仁”应该由“人”承载,也才能成就“仁”。人是外在,仁是内核;人是现象,仁是本质;人是物质,仁是精神。人仁自然融合,才是仁人;仁人互为统摄,才是人仁。两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之所以惟有仁者能在高位,原因是只有仁者能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仁人之道不易,任重而道远,但君子大丈夫又不可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其精其气其神,慨慷天地间,激昂人间世,溉沾心性灵,成就中华民族精神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