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院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育人为本、实践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始终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学生成长发展,构建“平台+项目”的实践育人体系,将实践育人作为培养人才的“新引擎”,不断促进学生专业水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全面发展,切实发挥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积极探索,实践育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学院立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以实践育人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格局,充分发挥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业教师、学工队伍、行政人员以及学生等共同参与实施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实践育人评价反馈机制。以劳动教育课、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项目等为抓手,通过搭建实践平台,拓展实践育人渠道,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专业能力、感悟劳动精神,不断提升实践服务育人成效。
二、优化设计,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不断推进
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实践育人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贯彻落实《深化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指引》,按照《安徽财经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统筹教育教学资源,保障学校第二课堂教育各项部署得到有效落实。举办辅导员论坛,研讨交流第二课堂建设对策建议,不断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凝练和优化。通过打造双语主持人大赛、背景音乐诗歌朗诵大赛、“众昇杯”数字创意设计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深入推进“一院一品”第二课堂特色活动建设,充分利用主题教育、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理论讲座、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推动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校内外育人体系融合贯通、育人资源汇集整合,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联动。严格审批活动学分,明确活动质量标准和发布要求,落实“发布活动—报名参加—完结赋分”审查机制,保证“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客观、全面、真实。
三、充分挖掘,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拓展
搭建多方实践育人平台,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构建符合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育人平台体系,与安徽新媒体集团、蚌埠日报社等72家单位签订就业实习实践协议,与新华通讯社安徽分社建立合作关系,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建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和以问题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工作思路,要求校内专业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共同授课,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最新业界案例进行授课,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把专业实习纳入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布置实习计划与安排,明确实习目的和意义,鼓励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提升实效,实践教学形式不断丰富
构建学院引导动员、学生全员参与、老师全程指导、成果有效运用的实践服务工作机制,挖掘社会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将道德修养、能力提升、使命担当等元素有效融入社会实践。围绕理论宣讲、发展成就、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基层治理等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热点需求开展专项实践,围绕新闻传播、数字创意等专业特色设置专项选题。举办社会实践出征暨授旗仪式,详细解读社会实践的注意事项,要求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带队参与实践调研,师生协作助力地方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实践的效果和质量。近3年组织340支队伍、2072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实践调研中寻访红色足迹,追忆革命历史,前往学校定点帮扶村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基层社区、田间地头,调研乡村发展,服务文旅融合发展。1个团队受到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的表扬,并获评教育部、团中央“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团队。1个学生团队拍摄制作视频入选高校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优秀视频作品top100。
五、以劳立行,实践育人内涵不断提升
优化志愿服务实践平台,依托劳动教育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项目、志愿服务等途径,加强劳动实践,不断锤炼学生坚毅品格。严格要求任课教师上好劳动教育课,建立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赴示范乡村、基层社区、中小学等地开展党的理论宣讲、社区公益宣传、文化艺术展演、义工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到“雷锋活动月”“我为同学做实事”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去,让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亮明党员身份、发挥骨干作用。组织动员学生申报“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学生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和实践能力。近3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4次,累计参与学生志愿者6189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超2000小时。1名学生入选为安徽财经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新疆昆玉市皮山农场中学开展基础教育志愿服务工作。2名学生志愿者服务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受到外事局人员和外国贵宾的一致好评。
六、积极参赛,实践育人成果不断涌现
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组织动员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不断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潜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举办“亿学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技能大赛决赛并荣获一等奖,在“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荣获六项国赛铜奖、两项省赛三等奖,在“挑战杯”“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852项。1个团队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产学用实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名学生荣获“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名学生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省级一等奖。
文学院坚持理论引导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将“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学科竞赛、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将知行合一践行为日常,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跨界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撰稿:范璇;摄影:文学院;审核:王龙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