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院长寄语集

静心篇

发布时间:2023-11-27 浏览次数:317

越是纷乱浮躁,越是需要静心。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静心的密码是把满满的心事致“虚”极,把“心”减负,对“心”行减法。只有“心”回归其“空”的常态,才能守静,进而才能在面对扰扰攘攘万物的时候,察观其回归其根的本然状态。万物只有回归本根、显示本然、绽放本能,才是纯真的本性生命存在。

荀子也曾谓:心何以知?虚壹而静。也是强调唯有一以贯之的“虚”壹,才能让心入静。藉此,心也才能有知。当下环境中的我们,似乎每天都有“新”知,但由于心不能“虚”、不能“静”,即使有片刻的“虚”“静”,也不能“壹”、不能“极”,故而,所谓“新”知的背后往往充满着无聊和荒芜。

庄子曰: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主张倾听的重要性,并告诫我们不能只用耳朵听,要用心听;很多事情,也不能只用心听,还要用“气”来听。耳朵和心,有很多时候会被蔽于一曲、囿于一时,唯有能“虚而待物”的气,才是最能贴近“道”的把手,“虚”是连接“道”和“气”的纽带,光明正大的浩然空灵之气“虚”、无所住而生心的森然自由之气“无”,才是逍遥齐物、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心斋”通途。

大学指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要入“静”,先要“定”,而“定”的前提是“知止”,就是让自己的心“虚空”静寂、如如灵运、晶莹剔透、精能圆足,在止于至善中,达到心神锚定、备应万全。人不可能无所不知,即使已经所谓 “知道”的东西,也未必真是知“道”。“知”唯有和“道”相连,与“虚”相交,才是相对的真知,也才是通往入“静”的正途。唯有在兹此时,我们才能安定下来、沉淀下去,得到心性与天地交泰、万物并育、一体融行的美好生命境界。


文学院院长:方军